解剖学十问

 二维码 1014

解剖学十问 解剖学学习预读材料 )        董 炘


1. 神奇医学没解剖学行吗?

1_01.jpg

2_01.jpg

4_01.jpg

5_01.jpg

6_01.jpg

7_01.jpg

8_01.jpg

9_01.jpg

10_01.jpg

11_01.jpg

12_01.jpg

13_01.jpg

14_01.jpg

15_01.jpg

16_01.jpg

17_01.jpg

18_01.jpg

19_01.jpg

20_01.jpg

21_01.jpg

22_01.jpg

23_01.jpg

24七胞胎庆生_01.jpg

25_01.jpg

26_01.jpg

27_01.jpg

27A多肢畸形儿.jpg

28_01.jpg

29先天性巨手_01.jpg

30小儿大脑半球切除_01.jpg

31独眼畸形儿_01.jpg

32巴西青年.jpg

2. 为什么说没有解剖学就没有医学?

    不是因为它提供了人体基础知识(否则其他基础课都可说),也不因为医学名词有1/3以上与解剖学有关,而是因为作为一门科学的医学发端于解剖学。解剖学以其实证性和与生命攸关的地位首先发展成人类第一门科学。它依次带动了外科学、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学及随后医学各学科的发展,为它们指路、铺路。所以说没有解剖学就没有医学。

3. 学习解剖学应达到什么要求?

    第一不是只记住一串串名词,而是要在脑子里建立起主要脏器、神经血管主干的立体形象和它们位置关系的立体图景,达到闭眼能见形态知识未经立体化是无法运用的,插个管,你得知道方向,多深转弯,可能误伤什么,否则根本不敢动手。立体化还是牢固记忆的前提。你埋怨解剖知识记不住,但寝室里的东西闭眼都可去摸出来。要达到立体化,目前系统解剖学的教法、学法有所不足,急须改革。学生在综合上得多下功夫。细支末节尽管临床上也重要,你能在一分钟内翻书找到就算可以了,无须死背。第二不是只记住具体的形态结构,它们只是感性知识,必须提升到规律层面(理性知识)。医护的诊、治问题都靠运用规律才能得到认识和解决。

4. 目前国内外的解剖学教材为什么缺乏理论规律?

我国教学内容要求“三基”,即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但无论中外,人体解剖学教材只是一本形态描述,看不到理论规律的踪影。上世纪50年代,西方解剖学界就指出了这个问题。认为“应该把人体解剖学作为一门科学来教。”然而60多年过去情况依旧。1995年《格氏解剖学》第38版破天荒编入进化论,第39版马上清除,今天的第41版仍不再出现。原来,在西方宣传无神论可以,写入教材则犯禁。我国解放后学习苏联,解剖教材绪论中加入了几句唯物辩证法和进化论观点,当个帽子戴。千禧以降,帽子也删除了,这是与国际作了错误的接轨,是教改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

5. 人体解剖学什么需要理论规律?有何重要作用?

解剖结构名词以万千计,属感性知识。感性知识必须提升为理性知识即理论规律才能理解记忆和运用。第一,理论规律是理解记忆结构的灵丹妙药。布鲁纳有两句名言:“知识如果没能用规律原理串织成可理解的结构,多半就会遗忘(例如从众多神经血管的行程中总结出骨性纤维管规律)”;“根据可推断出知识的那些原理来组织知识是对抗遗忘的**手段(例如根据肌群拮抗地心引力而配布的规律去理解肌群的位置;通过成疝规律推断何处可能发生疝气第二理论规律是解决医护诊治的依据。人体结构的正常态有其规律性根源,其病态的形成也有其规律性原因。教学中联系临床,不应该零散地去告知某处有某病,例如告知这个疝那个疝,学生只是听稀奇,徒添记忆负担。有效的联系应是引导学生思考疝气的结构性成因和诊治对策,这才是解剖教学联系临床的正途,即培养运用解剖知识的能力。


6. 什么是人体解剖学的能力要求?

“三基”中把能力限定为技能是不全面的。国际公认的教育目标有三:知识、能力和价值观。能力分智能(思维)和技能(肌收缩)。解剖技能有刀剪显微镜操作。更重要的是思维能力,包括形象思维能力、描述(口头、笔头和绘图)能力和运用解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形象思维能力不仅为学好解剖学所必须,更是医护的基本功,必须自觉培养,解剖课正是重要时机。今天学会建立人体结构的立体图景,明天才能从影象中看出病灶的形态位置、设计手术入路、进行插管和穿刺等操作。

解决医护问题能力是教学的最高要求。传统基础课与临床课截然分家,以为背熟基础知识,到临床自然就会运用。其实培养此能力必须教师刻意引导。例如骨学完后出题:请设定给成年患者抽取骨髓的穿刺点并说明理由。学生能解决则属创造。

7 .解剖的学习方法是什么?

    获取结构
知识靠看。
首要看标本,其次是合格的模型和图片(特别是积木式层次式)。看后要反复表象,构建立体图景直至达到闭目能见的程度。获取能力靠思考和反复实践。运用结构知识的能力有两个表现,一是在活体上能摸认出该结构或在体表标画出其投影,二是通过回答思考题的方式解决医护问题或在日常生活中动手解决偶遇的医护操作问题,特别是急救问题。

解剖学的教学过程是分析,而解剖学的学习则强调综合。大量的名词似一盘散沙,综合的目的就是要解决记忆和运用。综合有三个层次:一是结构综合,方法是局部选定一个中心结构,明确该结构的六方毗邻,从而达到立体化记忆,对长型结构则默想其行程图景,立体图景不止正面,还应练习从背面从侧面;二是以机能为主线作系统内或跨系统的串连综合,例如以某运动为中心,将有关骨、关节、肌和神经串连为一个机能整体;三是解答应用性思考题,作知识运用创造性综合。

   学了解剖已有结构知识去执行一些医护操作,。建议学生积极抓取机会去训练动手能力,诸如压迫止血、心肺复苏、下颌关节复位、神经或肌群康复按摩、硬大便挖除、女性尿储留导出、溺水服毒晕厥窒息等救治。我们要象改革哑巴英语那样改革哑巴解剖学习。

8. 学习解剖学的宜什么?

    宜多观察标、模、图,多联系活体,联系应用,忌反复背书;宜多画简图,列简表,忌大量抄录形态描述当笔记;宜建立起三维形象,轻松应付万变考题,忌搜罗师兄的试卷背熟备考;宜全面掌握人体主干结构,准备做个合格的全科医师,忌要求老师划考试范围。

9. 解剖学课程的作用只是提供人体结构知识吗?

解剖学学不止是个专业知识的获取问题,还须培育价值观。第一几千年来它积淀了极为丰富的教育资源。唯物和唯心两派的抗争辩论,在其它自然学科中常显得晦涩难懂,但在人体形态机能发现史上却显得形象生动,因而成为难得的科学思维和哲学发展史的素材,便于人们弄懂唯物辩证法。医学是最具人文精神的学科,而解剖学则是医学中最具人文精神的学科。历史上不少伟大的医生、画家、雕塑家、哲学家也是解剖学家,其意义不止在于他们具备人体知识,主要受到解剖学人文精神和朴素科学精神的感召,他们和解剖学家一道成为文艺复兴时期的斗士,掀起观察自然、研究自然的科学大潮,创造出伟大的业绩,有人为坚持科学真理被烧死,有人明知有毒却坚持实验致中毒身亡留。这些感人故事是进行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教育的绝好教材。第二,在现代医学教育中,解剖学教师仍然是医学生入门的第一位领路人。解剖学教师绝不止传授形态知识。解剖学教师运用解剖学的丰富内涵,通过言传身教,对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塑造必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德育单靠政治课是不够的。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即唯物辩证法。”在专业学科的学习中体会唯物辩证法,弄懂唯物辩证法,终生奉行唯物辩证法,这就是建立了马克思的世界观

文章分类: 解剖学十问
分享到:
电话:020-8522 0779   邮箱:dongxin104@sohu.com   地址:广州市福元北路36号荔景花园1栋A梯1302、03、06室